吳作人書畫收購

柏誠堂-吳作人.jpg

一九二七年,距今將近七十年前,熱血青年吳作人走上了藝術道路。那是一個風雲激蕩的時代,是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都面臨巨大變革的時期。 “五四”新文化運動,聲勢浩大迅猛,深刻有力地衝擊著封建文化的傳統格局,激起深刻的社會反響,引起了一系列重大文化問題的論爭。

 

在新的論爭中如何認識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繼承與革新;如何認識對待西方文化,如何吸收借鑒,集中表現為東西方文化的關係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歸根結底,首先是要不要衝破舊傳統的格局,然後是如何辯證地解決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空間差與時間差這兩對矛盾,以創造中國現代文化新紀元。前輩畫家們已經走出了第一步,迎接吳作人等第二代畫家的仍然是同一歷史課題。每一個畫家都必須作出歷史的抉擇。能否以自己的藝術創作推動藝術的新發展,成為檢驗衡量其藝術活動價值的基本標準。
 

一九三五年,吳作人曾在給友人信中描述當年人們在各種選擇前的焦急矛盾複雜的心態;“新思潮澎湃,求知求真的呼聲喚醒一切迷幻,誰都諒悟自己就站在過去數百年藝運衰微黑暗裡。逃避!放棄!一切舊有的都是可詛咒,立在歧途,嚷著需要新的。像久飢渴者接受一切之施捨,不暇辨味之甘苦。

 

”青年吳作人痛感數百年藝運之衰微黑暗,卻努力從前人的實踐中吸取教訓,他熱切而冷靜,既不逃避,也不拋棄,努力鑑別思考這舊傳統,這新思潮中之甘苦、短長,他堅信時間的差距是應該克服的,筆墨當隨時代,時代發展了,藝術也必然要發生變化;但空間差距卻是難以否認的,地域歷史等因素所形成的特殊文化環境,恰是構成藝術多姿多彩的重要元素。因此,“過去的作風會再統治現代藝壇嗎?西方作風會變成中國藝術的準繩嗎?都不會!所可能的或許是會有一個新的面目。我們在期待著。

 

《中國畫在明日》對於這個藝術的新面目,吳先生不但在熱切地期待著,而且勤勤懇懇,努力實踐,成為本世紀前五十年為創造中國現代美術作出卓越貢獻的畫家群中的重要成員,又是本世紀後幾十年自覺探索發展中國文化藝術的主將。

 

吳先生左右開弓、中西並舉,在國畫與油畫兩個領域裡探尋創造,力圖在自己的藝術中既保持中國文人畫傳統所體現出的基本特質:強烈的藝術個性、詩化的意向、飄逸瀟灑的筆墨技巧與情趣;而且也力圖在藝術中融合西方寫實繪畫藝術強調生活源泉和對形體、色彩的敏銳感受。

因此,他的藝術,反映了現代意識,具有民族色彩又有清晰的個性特徵,無論其油畫和中國畫,都有突出的成就。他的水墨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卻絕對不被人誤會為明清某家的花卉、翎毛、走獸;它們具備古代藝術的特質,卻又完全是現代的,它們融合西方藝術的優點,卻又完全是中國的。他的油畫,充分地繼承西方油畫藝術的造型與色彩體系之特長,但面對吳作人的油畫作品,人們能夠清楚地感覺到其中的中國藝術的氣質。艱辛探索近七十年,吳作人終於走出了自己的藝術道路。

 

出處:維基百科